时间:2022-11-22 20:32:04 | 浏览:745
7月7日消息,海天味业(603288)股价开盘继续下跌。其股价已经连续三天大跌,市值也相应地蒸发了607亿。
然而,有趣的是,海天味业的高管却精准地避开了此劫,在顶峰减持逃跑。
6月28日,海天味业发布了公告,展示了高管们的减持情况。
根据公告,管江华、吴振兴、黄文彪三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了海天味业股份13万股、19.7万股、44.23万股。
上述三人减持后,套现所得金额分别为1716.22万、2674.74万以及9210.56万元。据悉,上述高管的减持原因,均为“个人资金需求”。
对于该种情况,业内人士表示,海天味业市盈率一直居高,高管减持不足为怪,但是,投资者们应该避开高管集体减持的股票。
根据数据,2021 年一季度,海天味业 实现营收71.58 亿元,同比增长21.65%;实现归母净利润19.53 亿元,同比增长21.13%;扣非归母净利润18.95 亿元,同比增长20.58%,EPS 为0.60 元。
国盛证券认为,经复盘,2020 年与2015 年极为类似,需求走弱之下,渠道库存走高为营收高增的重要因素之一。2016 年海天将渠道库存清理作为重点,加大销售费用投放,为2017 年高增长垫定了基础。在终端需求回暖、提价、渠道补库存、费用投放加大多因素共振下,2017 年海天实现量价齐升。周期轮动,我们预计海天有望重演2015-2017 年行情,2020 年渠道库存压力走高,2021 年全行业加大销售费用,同时渠道库存稳步清理中,随着需求层面好转,2022 年海天有望再现基本面回暖。
齐鲁华信8月16日公告,自2022年7月18日至2022年8月12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公司稳定股价预案。公司将在10个交易日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回购股份的方案并公告稳定股价的具体措施。
而在这部分的违规担保基本上都是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关联人,这还是其次的,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关联人在2018年的时候还非经营性占用公司的资金超过了4个亿。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4000万到5500万之间,很显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也十分糟糕,这就更加连累公司的股价了。
腾讯称,当前投资账面价值很不错,未来会考虑以更多形式让股东获益。澎湃财讯8月17日,在腾讯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腾讯高管表示,目前腾讯的股价和投资组合价值被严重低估。在未来腾讯向股东返利与回购动作会保持下去。
欧冠升强调不希望过度依赖个别业务,未来会继续投资多元化业务。为了应对高温干旱影响,昨天,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调度令,调度三峡水库于16日12时起向长江中下游补水。初步测算,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未来几天将为长江中下游补水约5亿立方米。
【腾讯高管:腾讯的股价和投资组合价值被严重低估】财联社8月17日电,在腾讯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腾讯高管表示,目前腾讯的股价和投资组合价值被严重低估。对于投资和减持方面的决定,腾讯的重点一直是合理分配资金。腾讯在投资方面非常谨慎,会持续投资,也会考虑对哪些标的进行减持。腾讯称,会考虑减少不良投资,当前投资账面价值很不错,未来会考虑以更多形式让股东收益。
2021年二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情况此次向荣耀新机供货,有望进一步提升京东方的整体出货量。观察者网注意到,近期已有多位投资者喊话京东方做市值管理。CINNOResearch向观察者网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进入第四季度,智能手机面板价格延续分化趋势,LCD面板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价格持续走低,10月a-Si/LTPS面板价格继续下降01美元,预计11月和12月将维持跌势;
去年,京东方的显示器件业务,实现营收约2022亿元,同比增长约643%,占据京东方去年总收入的9221%,比2020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此外,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医工这三个业务,合计占据京东方总收入的115%。
三季度业绩增速下降虽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约7倍,不过,与今年上半年10倍的增速相比(笔者按:今年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约10倍),京东方A在第三季度受TV类产品价格下跌影响,业绩增速出现下滑迹象,单季净利同比增幅仅为4倍左右(见上文)。
京东方、TCL科技等龙头企业在6月15日股价高涨,不过,相关企业股价在6月16日有所回调。2021年上半年的面板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企业业绩增长,“面板双雄”京东方与TCL科技业绩喜人。京东方2021年实现营收219310亿元,同比增长6179%,同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
优秀的成绩单公告称,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行业景气度方面,2021年上半年,半导体显示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国海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京东方A在LCD面板领域全球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有望通过整合更多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同时持续发力OLED、Mini-LED、智能传感器等新兴领域以保持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