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2:54:54 | 浏览:11
市值近4000亿的酱油茅,被爆“双标”?
国庆假期,国内最大调味品公司——海天味业深陷添加剂质疑,再度引发食品安全风波。
海天被爆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存在食品添加剂,而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海天酱油没有添加剂,存在双标嫌疑。
尽管海天味业接连发声明否认质疑,但仍未平息舆论,节后A股开市其股价又“悬”了。
除双标质疑外,海天味业还面临着整体仍需求下滑的“中年危机”。
壹
中国人的厨房离不开各式各样调味品,而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的地位无可匹敌。
据官网显示,海天是中国调味品行业老字号,历史悠久,目前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年产值过两百亿元。
海天产品不但畅销于国内市场,还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
2014年上市时,海天味业市值仅500亿元,2021年初其市值曾逼近7000亿元,成为仅次于茅台、五粮液的消费巨头,被誉为“酱茅”。
近两年来,消费行业公司股价表现普遍不佳,海天味业作为龙头,股价仍大跌44%,市值蒸发3000多亿元。
即便如此,海天仍是中国最大的调味品龙头,市值也高达3800多亿元。因此,海天味业此次添加剂风波对中国调味品行业影响深远。
此次舆论焦点在于,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只有水、大豆、食盐、砂糖、小麦,而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还含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而苯甲酸钠过量摄入,又会严重伤害肝脏,甚至致癌。
海天国外酱油毫无添加剂,国内酱油不但有添加剂甚至有致癌风险,这才引发强烈不满。
海天对此极度否认,9月30日、10月4日两发声明否认“双标”,指出: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别有用心;
海天产品内控要求,大多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用双标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中国老百姓消费信心,更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不过两份声明只着重强调误导消费者,并未正面回应添加剂双标质疑,所以网友表示:“合不合法你是的事,买不买是我的事”。
公开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由于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现代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确实不必妖魔化添加剂。
苯甲酸钠作为常见的防腐剂,在各种食品中广泛使用,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并无不可。
食品安全向来是消费者敏感点,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引爆白酒行业,让一众酒企股价暴跌。
参照当年白酒“塑化剂”风波,此次无论海天味业双标与否,添加剂使用量是否达标,股价大跌或不可避免。
贰
添加剂风波之外,海天味业估值也存在高估。
2017—2020年,随着A股进入价值投资风格主导的白马股行情,海天味业作为酱茅股价表现亮眼,4年间股价上涨10倍。
同期,其净利润从35.3亿元仅增长至64亿元。净利润尚未翻倍,而股价暴涨10倍,明显存在估值偏高风险。
即便过去两年消费行业估值挤泡沫,海天味业估值仍高达57倍,而茅台估值为44倍。估值过高叠加重大利空影响,海天味业估值回归之路仍将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短暂利空与估值回归都是暂时的,企业发展终归要回到业绩上。
海天味业的业绩过去几年稳步增长,被视为不过可多的消费白马股,但2021年业绩出现拐点。
2021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净利润66.71亿元,同比增长4.18%。
这是海天味业上市以来,业绩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酱茅似乎已触及增长天花板。
对于业绩失速,海天味业在2021年报中提到:新冠疫情余波未平、消费需求疲软、各种原材物料价格上涨、社区团购恶性竞争、限电限产导致供应趋紧等等,企业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2年上半年,海天的业绩继续恶化。中报显示,其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创上市以来新低。
对于一只白马股而言,业绩增长几乎停滞,无疑是严重打击,程度远超添加剂风波。
其实除了原材料成本提高、社区团购竞争、疫情影响之外,海天味业最大难题在于消费升级下,居民对酱油需求走弱。
酱油是海天味业顶梁柱,其酱油产销量连续二十五年稳居全国第一。
2022年中报显示,海天三大业务板块中,酱油在营收占比高达59%、耗油占比17.4%、调味酱占比11.2%。
但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健康要求提高,少盐少油日渐成为趋势,酱油的整体需求也在降低。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酱油总产量达1011.9万吨,此后逐年走低,2021年仅剩788.15万吨,酱油市场需求量整体在萎缩。
主业增长熄火后,海天味业等酱油企业纷纷推出0添加等高端酱油产品,并进军耗油、醋、调味酱等其他调味品产品,试图包下中国人的厨房。
2022年中报显示,酱油同比增速仅剩6.8%、耗油增速仅3.6%、调味酱同比下滑3.6%,其他调味品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为亮眼,但在营收占比过小。
主业熄火,又突发添加剂风波,海天味业能否转型成功仍是未知数。
先做一个小调查,大家平时会自己在家做饭吗,会的扣1,不会的扣2。品牌哥没事还是挺喜欢在家做饭的,就是最近去超市采购柴米油盐酱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调味品都悄悄地涨价了,原先6、7块左右一瓶的酱油,现在普遍要8-10块。上网搜了下才发现,原来去
昨天,网上爆出了一个令人气愤的新闻,海天酱油某员工顶着“海天官旗”的名号,在社交平台上公然发表不当言论,庆祝佩洛西成功落地,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的喜悦,称“活动”期间:所有主播佣金拉满最高机制、赔钱干!感情佩洛西成功落地,海天内部这么高
这几天呀,海天味业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在网络平台持续发酵。作为一家拥有300年品牌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天一直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生命,没想到竟然做出这种事情来。海天味业也多次发布声明回应: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
海天酱油双标事件,有些网友认为海天酱油也搞起了双标,国内一套标准,国外一套标准,国内产品质量没有国外产品质量好,对于这个事情,我是这么看待的。第一,每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不尽相同,标准不一,所以出口的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不光是酱
市民正在选购月饼 (CFP供图)上市公司观察海天酱油股价连续大跌后,偏偏还疑似遭遇活蛆。昨日,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报料称,前段时间在超市买的海天酱油,开瓶使用了几次,不到一周后竟然发现瓶子内有活动的蛆虫。无独有偶,天眼查近日
江南这几天连绵阴雨,好像又回到了梅雨季节,再加上外面的马路上都是水,去买早餐也不方便,所以这几天早上我的早餐都是靠外卖打发。今天也不例外,早上醒来,听到外面哗啦啦的雨声,我立即就想好叫哪家的外卖了。在家把早上的工作做完后,打开手机,点了一份
最近,国内调味品大户海天酱油坐到了火山口上,一夜之间贞节不保,并遭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甚至很多人都开始把海天酱油往垃圾桶扔,更多的人明确表示,反正以后我再也不吃海天酱油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海天酱油到底是怎么了,变成这等摸样了呢
今天,杰米博士继续用搜索引擎,带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海天酱油的所谓“双标”问题!第一步:在微软的浏览器必应,也就是“Microsoft Bing”里输入“翻译”或者“fanyi”此时会出来必应的翻译窗口。第二步:在翻译窗口选择中文、日语在翻译
记者 | 马越编辑 | 牙韩翔海天味业的麻烦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10月9日,海天味业再一次发布了“澄清公告”,强调了自己并没有“双标”。在声明中,这家公司表示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
撰文 / 程靓编辑 / 阳一长假后开盘,海天味业迎来大跌。海天靠“卖酱油”做成了3000亿元市值,掌门人庞康也因此拥有千亿身家。但千亿规模的酱油市场,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国内市场日趋饱和、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海天味业和其他调味品品牌们,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