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02:46:21 | 浏览:8
文 ✎ 雷彦鹏
编辑 ✎ 成静卫
一百多年的全聚德、三百多年的海天,同为食饮行业的中华老字号,经营状况却各不相同。全聚德新出炉的业绩仍在下滑,而海天味业稳字当头,持续增长。
上市5年,海天味业市值翻4倍超过了2000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双双翻倍,现金分红达97亿元。
在福布斯2018中国富豪榜上,公司掌舵者庞康以超过600亿元的个人财富,将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等大佬甩在了身后。
2018年,海天味业超额完成了“五年计划”的目标。
在上市前一年,即2013年,庞康提出了用下一个五年再造一个海天的计划。也就是说,2018年的营业收入,至少要在2013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现在看来,这个“五年计划”已经超额完成。2018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70.34亿元,是2013年营业收入84.02亿元的2.03倍。如果加上净利润的比较,海天味业也完成得不错:2018年43.65亿元的净利润,是2013年净利润16.06亿元的2.72倍。
海天味业的这个“五年计划”,庞康筹谋已久。他一直强调,传统产业要想有好的发展,关键还是得规模化,规模化才是企业竞争实力的直接体现。
这个酱油帝国可以溯源到清代中叶的酱园,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清代末期有过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业绩平平。
1982年,26岁的庞康进入公私合营制的海天担任副厂长。之后,企业经过了几次改制,70%的国有股份转给了员工,海天彻底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期间,努力钻研业务的庞康一路晋升到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4年2月公司上市,以庞康为首的管理层,成了公司的共同控制人。
庞康对于海天味业的发展推进,可以用稳扎稳打来形容。
海天味业以酱油业务起家,等核心业务奠定龙头地位后,又开始在调味品行业内实施相关多元化。
现在,海天味业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三大主营产品,主打酱油产品,营收中占60.09%,其次是耗油和调味酱两个品类,分占16.76%、12.28%,醋、鸡精、味精、料酒等占比小。
海天酱油2018年营收达102.36亿元,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2017年,海天味业酱油市场占有率为15.6%,是身后李锦记5.1%的三倍多,再往后依次是中炬高新4.3%,六月鲜1.8%,加加食品1.7%,千禾味业不足1%。酱油行业集中度相当分散,CR6还不到30%,海天味业家大业大,连年跑赢行业平均增速,龙头优势明显。
在2018年贡献了28.56亿元营收的耗油,也后来居上成为了行业第一。西南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海天在蚝油市场的市占率为46.8%,遥遥领先于市占率8.7%的行业第二李锦记。
调味酱行业虽受老干妈统治,但海天也分得了28.8%的市场,近三年来,营收增速保持在14%左右,在2018年贡献了20.92亿元的营收,处于行业前列。
总的来说,一个核心业务+两个成长业务,支撑起了海天帝国。
海天味业集采购、生产和销售于一身,根据生产计划确定采购计划,以“销量+合理库存”来制定产量,最后采取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去到消费终端。这中间,可以集中体现企业对上下游的管控能力,进而体现出行业话语权。
海天味业对上下游渠道的话语权非常强势。
对下游经销商,海天味业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连续多年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都为0,只2017年出现了246.66万元的应收账款,还是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合并报表时并入了期末应收账款所致。同样以酱油为核心产品的加加食品,2017年在应收账款达9726.64万元。
对上游供应商,海天味业又几乎采取“先货后款”的结算方式,仅对部分项目有少许预付款。2018年,海天味业预付款项为1720.14万元,同比减少6.34%。与往年一样,这部分款项主要是预付了部分广告款和材料款所致。
同时,2018年,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达7.45亿元,同比增加了33.95%,主要是因为本期采购支出上升;预收款增加20.83%达到32.37亿元,主要原因系预收了经销商贷款。
这足以说明,海天味业对于上下游产业链霸道的管控能力。
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经销渠道的建设尤为重要。海天味业超过96%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向经销商的销售。截至2018年年底,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在线上,天猫、京东、苏宁、盒马都有覆盖。
对渠道的强管控也意味着议价能力的提升,即使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可以转嫁到售价上。
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的毛利率持续上升,如下图所示。
到2018年,海天味业的毛利率达到了46.5%,酱油产品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50.6%,而且耗油和酱类的毛利率也都在上升。在整个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的毛利率最高。
广告营销的重要性,食饮企业应该都明白,酱油自然也不例外。
庞康虽然不公开露面、不接受采访,带着海天味业低调前行,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大力推广。
那时候,酱油还是散装售卖,庞康就给自己的产品打上标签后开始投放广告,而且还打在了《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1999年,海天味业成了第一个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的品牌。
2014年开始,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成了海天的品牌代言人,塑造的品牌形象也都是面向大众。这些年,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海天这个品牌。
一开始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是想打响知名度,没毛病;后来找汪涵代言是想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没毛病;近几年画风一转,开始疯狂赞助综艺娱乐节目,这是怎么回事?
数数近几年海天赞助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一站到底》《极限挑战》《奇葩说》《吐槽大会》《跨界歌王》……
这些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偏知识类、受众更年轻,这应该是六个核桃的最佳选择呀,海天味业怎么一股劲地赞助这类综艺节目?或许是有消费升级下品牌高端化、年轻化的考虑,问题是,这些节目的受众几乎都是不点火做饭只点外卖的年轻人啊。
更何况,调味品的三大主要消费渠道占比最大的是餐饮采购,然后才是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
市界统计发现,巨额的销售费用支出,并没有给海天的营收带来同比例的增速。
从2014年上市后,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也迈入了10亿元的门槛,增速比往年都大。之后,一次次刷新记录,2018年超过了20亿元。从2014年到2018年,销售费用增长了113%,营收的增长还不到74%。
三费中,每年增长最快的几乎都是销售费用,并且销售费用占比最大。这也导致海天味业净利率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毛利率的增长速度。
从2014年到2018年,海天味业的毛利率从40.41%增长到了46.47%,增长了6.06%,而净利率从21.29%增长到了25.63%,只增长了4.34%。
对于销售费用增长快的原因,海天味业说是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投入。2018年,海天味业销售费用高达22.36亿元。
或许,海天味业考虑得更长远:终有一天,年轻人已不再年轻,他们也要走进厨房,颠完勺,加了点海天酱油。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
先做一个小调查,大家平时会自己在家做饭吗,会的扣1,不会的扣2。品牌哥没事还是挺喜欢在家做饭的,就是最近去超市采购柴米油盐酱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调味品都悄悄地涨价了,原先6、7块左右一瓶的酱油,现在普遍要8-10块。上网搜了下才发现,原来去
昨天,网上爆出了一个令人气愤的新闻,海天酱油某员工顶着“海天官旗”的名号,在社交平台上公然发表不当言论,庆祝佩洛西成功落地,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的喜悦,称“活动”期间:所有主播佣金拉满最高机制、赔钱干!感情佩洛西成功落地,海天内部这么高
这几天呀,海天味业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在网络平台持续发酵。作为一家拥有300年品牌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天一直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生命,没想到竟然做出这种事情来。海天味业也多次发布声明回应: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
海天酱油双标事件,有些网友认为海天酱油也搞起了双标,国内一套标准,国外一套标准,国内产品质量没有国外产品质量好,对于这个事情,我是这么看待的。第一,每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不尽相同,标准不一,所以出口的产品标准和国内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不光是酱
市民正在选购月饼 (CFP供图)上市公司观察海天酱油股价连续大跌后,偏偏还疑似遭遇活蛆。昨日,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报料称,前段时间在超市买的海天酱油,开瓶使用了几次,不到一周后竟然发现瓶子内有活动的蛆虫。无独有偶,天眼查近日
江南这几天连绵阴雨,好像又回到了梅雨季节,再加上外面的马路上都是水,去买早餐也不方便,所以这几天早上我的早餐都是靠外卖打发。今天也不例外,早上醒来,听到外面哗啦啦的雨声,我立即就想好叫哪家的外卖了。在家把早上的工作做完后,打开手机,点了一份
最近,国内调味品大户海天酱油坐到了火山口上,一夜之间贞节不保,并遭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甚至很多人都开始把海天酱油往垃圾桶扔,更多的人明确表示,反正以后我再也不吃海天酱油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海天酱油到底是怎么了,变成这等摸样了呢
今天,杰米博士继续用搜索引擎,带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海天酱油的所谓“双标”问题!第一步:在微软的浏览器必应,也就是“Microsoft Bing”里输入“翻译”或者“fanyi”此时会出来必应的翻译窗口。第二步:在翻译窗口选择中文、日语在翻译
记者 | 马越编辑 | 牙韩翔海天味业的麻烦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10月9日,海天味业再一次发布了“澄清公告”,强调了自己并没有“双标”。在声明中,这家公司表示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
撰文 / 程靓编辑 / 阳一长假后开盘,海天味业迎来大跌。海天靠“卖酱油”做成了3000亿元市值,掌门人庞康也因此拥有千亿身家。但千亿规模的酱油市场,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国内市场日趋饱和、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海天味业和其他调味品品牌们,开始在